大興安嶺遭遇雷擊起火,森林防雷該怎么做?
7月7日,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遭遇雷擊發生火災,森林消防員正在開展滅火救援。
今日下午,新京報記者從應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了解到,7月7日11時15分左右,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西口子林場接連發生兩起森林火災。內蒙古森林消防總隊240余人前往現場撲救。
應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工作人員介紹,火場植被為樟子松和興安落葉松,起火原因為雷擊引起。截至今日6時,經過森林消防指戰員的連夜撲救,上述兩起火災明火均已被撲滅。
目前,森林消防救援人員為防止死灰復燃,其與地方撲火人員一起,繼續清理火場。
據科學調查顯示,雷擊是誘發森林火災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三張:
1.物資基礎:森林中有可燃物質,包括樹木、灌木叢、草叢、落葉及可燃性氣體;
2.天氣條件:氣溫高,氣候干燥,空氣濕度相對較低;
3.主導因素:火種,包括自然火種-雷擊(雷暴)、石頭碰撞和人為火種。
在我國,雷擊引起的森林火災在部分地區比較突出,大興安嶺地區2017年的森林火災中,雷擊引起的火災占到了87.5%。
因此,在我國森林防火的關鍵是防雷。今天深圳雷盾防雷為您分享“森林防雷工程的要點”。
一、智能防雷系統
智能防雷系統是涵蓋了雷電預警、綜合防雷設施(直擊雷防護和感應雷防護)、防雷設施在線監測、環境監測(溫度、濕度等)、數據無線傳輸、雷電相關數據在線分析及報警等功能,能夠為森林防雷提供智能化、系統化、科學化、可視化的綜合安全管理該系統,可監測到的數據主要有:
1.監測雷擊時間、范圍,提前做好預防;
2.監測雷擊次數、雷電流大??;
3.直擊雷防護中的接地電阻值大??;
4.浪涌保護器狀態監測;
5.空氣開關狀態監測;
6.三相電壓監測;
7.環境溫濕度監測;
當發生雷擊、浪涌保護器(SPD)發生異常,空氣開關出現跳閘,三相電壓出現異常波動時,實時報警,可提前做出預防措施。森林多處于偏遠山區,地形復雜,人員管理巡查費時費力,這樣的智能防雷系統能,做到防治結合,減少管理成本,降低雷擊風險。
二、直接雷擊防護系統
直擊雷防護是森林防雷工程的主要方面,具體措施是按照滾球半徑的計算方法,安裝高度適合的接閃裝置。實際森林防雷工程中運用較多的有優化避雷針、避雷塔及接地裝置,或為了環境效果,采用仿生樹避雷針。
三、機電系統浪涌保護器
布設在森林中的各項電氣、電子系統也是容易遭受感應雷襲擊的。因此,為了安全,電氣系統要安裝電源浪涌保護器,并按照被保護設備的各項參數進行選型適配。電子系統包括監控設備、通信等,要選擇插入損耗小的各類信號浪涌保護器進行全面防護。
大自然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,雷電的破壞力也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,因此只有冗余的、合理的、多級的、先進的保護措施,才能在強大的大自然作用下保護好我們珍貴的森林防火預警設備、通訊設備。